新闻中心

杏宇平台首页:从“海峡第一村”到“储良龙眼故乡” 《山水间的家》开启美味之旅

2022-11-2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杏宇平台首页:从海峡第一村到储良龙眼故乡 《山水之家》开启了美味之旅

从“海峡第一村”到“储良龙眼故乡” 《山水间的家》开启美味之旅

11月26日(周六)20:00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文化旅游部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化旅游访问节目《山水之家》将于11月26日上映CCTV-第八期播出。主持人萨贝宁、张舒悦将带领山水队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围头村广东省茂名市储良村,从海洋到果园,全面感受农村特色产业蝴蝶的升级。

鲍鱼在海水中发出新的活力,撒贝宁和那英凌晨出海喂鲍鱼

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努力。这首几乎每个人都能唱的闽南歌曲《爱拼赢》浓缩了围头村村民的生活态度。周边水域水质清澈,盐度高,适合鲍鱼养殖。2019年,围头村因鲍鱼产量高、品质优而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单。鲍鱼产业日益繁荣,带动了农村旅游的发展。近年来,围头村荣获全国文明村、全国重点农村旅游村、全国最美渔村等25项荣誉。

鲍鱼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,养殖周期长,产量易受台风等因素影响。对于渔民来说,养殖鲍鱼是对技术和耐心的双重考验。在这个节目中,由主持人撒贝宁、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宇和歌手那英组成的景观团队将于凌晨4点在村民吴婷的带领下出海,清理鲍鱼网箱上的沉淀物,喂龙须。在鱼排上,长时间保持弯腰姿势,在烈日下清洁近200桶网箱,让第一次体验鲍鱼育种嘉宾感受到渔民的艰辛,以及福建独特的爱赢态度,杨宇叹了口气:我们只体验了几桶鲍鱼清洁和喂养,但这里的渔民十多年,值得我们钦佩。渔民和美食家常说的一头鲍两头鲍是什么?撒贝宁能实现出海前设定的目标,收获一头鲍吗?

2007年,围头村决定振兴围头·二次创业的方向标、路线图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,二十年全力打造海峡名村的方向标、路线图和时间表。村民洪小辉一家在当地经营餐厅30多年,见证了围头村的腾飞和发展,从最初的三四桌小店到现在设施齐全的五层海鲜楼。洪晓辉回忆说,过去村里的鲍鱼大多是野生捕鱼,产量低,风险高。随着鲍鱼养殖的大规模传播,原本至少需要8年才能长大的鲍鱼,现在可以在围头村养殖区出货不到两年。围头村鲍鱼产量逐年增加,村民生活也更上一层楼。

从传统的小渔村到现代渔业发达的第一个海峡村,鲍鱼养殖就像一个强大的引擎,推动围头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。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希望做好鲍鱼产业,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。只要一个村庄及时发展,即使慢一点也没关系。它是真实的,一步一步地。

沙溢见证了采摘龙眼母树的历史最高价格

一棵树敢称霸,衍七省六邦,金牌共享名中外,你有没有想过,一棵龙眼树一年的采摘权能拍出73万的高价?储良村是中国金牌的龙眼——储良龙眼的故乡,村里储存的储良龙眼母树自清朝中期种植以来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储良龙眼母树在国内外通过嫁接和圆枝等方式推广种植。到2019年,储良龙眼母树种植面积超过250万亩,储良龙眼母树种植面积超过1亿棵。储良村以龙眼产业为基础,农村振兴发展如火如荼,储良龙眼母树也被当地村民视为英雄母树。

村民莫军谋是广东第一批荔枝龙眼古树守护者。平日里,他不仅要管理和照顾好储良龙眼母树,还要引导当地果农剪枝疏果,在种植源头控制好品质,保持储良龙眼的良好口感。本周的景观之旅,主持人张舒悦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、演员沙溢合作,与莫军谋一起采摘龙眼,烘焙龙眼,见证龙眼产业在时代发展下的变化和农村振兴的甜蜜成就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嘉宾们还将在2022年帮助储良龙眼母

采摘树拍卖会。他们提前来到储良龙眼母树公园参加筹备工作,让储良龙眼母树以最佳状态出现在拍卖会上,修剪坏果,挂红丝带。在山水队的见证下,储良龙眼母树采摘权以73万元的高价成交,再创新高。村民莫燕阳介绍,拍卖所得将用于管理储良龙眼母树、道路基础设施等项目。这让赵冬梅不禁感叹:龙眼(母)树是储良村民的幸运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储良村民勤劳发展这棵树也是这棵古树的幸运。它们相得益彰,相互促进,相互成就。

不劳无获。11月26日(周六)20:00档,让我们跟着CCTV-山水之家跨越山海,参观美丽乡村。

本文由杏宇平台注册【官网首页】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csvch.org/news/41.html

搜索